校企合作
2007年9月14日,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學及張學莊教授就高精度自動陀螺全站儀開發、研制和生產等合作項目,簽訂了技術開發合同和技術轉讓合同。
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全站儀)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重要測量儀器,國際上只有美、俄、德等國生產。中南大學研制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的成功,對打破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發展我國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及其相關技術具有重要意義。該儀器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強、操作簡便等優點。
張學莊,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內陀螺儀技術的專家和泰斗。2009年“精度優于±5″的自動陀螺定向”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張教授長期從事光電子測量儀器與系統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共培養碩士23人、博士生和國內訪問學者7人;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多篇,著作2本,獲專利兩項,省部級獎5項。
2010年3月2日,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與寧津生院士科研團隊就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加快攻克測繪儀器核心基礎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培養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聯合進行“企業院士工作站”平臺建設,簽訂了合作協議。
寧津生教授,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大地測量學專家,長期從事物理大地測量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從5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我國天文重力水準的理論、方法和精度,其研究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訂后的我國《天文重力水準測量細則》,作為我國重力測量實際作業的依據和標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確定相對大地水準面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其成果為確定我國大地原點的地心坐標及橢球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80年代中后期,他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新技術項目和國家測繪科學基金項目180階和360階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建立了迄今為止我國階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場模型。他目前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星重力梯度邊值問題的研究”等,是當前大地測量領域新的、代表發展方向的研究課題。
寧津生教授共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地球重力場精細結構及我國大地水準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整體大地測量、大地測量學科發展戰略等四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編著出版教材、專著6部,翻譯出版外文文獻6部,發表論文50余篇。
寧津生教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荷蘭國際航天測量與地學學院(ITC)名譽教授,培養出了大量的博士和碩士。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輯出版的《澳大利亞及遠東名人錄》。
2010年5月27日,為了發揮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技術、制造和市場優勢和蘇州科技學院學科、人才優勢,推動企業的市場信息和經濟與高校人力資源、科技資源的緊密結合,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與蘇州科技學院就“江蘇省現代測繪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蘇州科技學院測繪儀器綜合測試中心”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續簽了校企合作協議書。
2011年11月22日,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共建“光電信息聯合實驗室”協議的簽字儀式在武漢大學舉行,公司為武漢大學實驗室提供各類儀器,運用于教學實驗,學生能夠更多了解掌握儀器知識,縮短畢業后進入業內的磨合期。
近年來,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成為中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蘇州科技學院、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武漢大學光信息學院、蘇州技師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實習基地,進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關系。